歷史
中國包裝行業已用2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近40年來的發展路程,基本上改變了“一流產品,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局面。包裝行業已從一個分散落后的行業,發展成一個擁有一定現代技術裝備、分類比較齊全的完整工業體系。當今包裝工業發展的顯著特點是包裝市場的國際化、包裝業發展的全球化、各國包裝業發展的相互關聯及依存程度也越來越大。從總體上看,包裝大致經歷了原始包裝、傳統包裝和現代包裝三個發展階段。
一、原始包裝
人類使用包裝的歷史可以追塑到遠古時期。早在距今一萬年左右的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生產得到發展,有了剩余物品須貯存和進行交換,于是開始出現原始包裝。最初,人們葛藤捆扎獵獲物,用植物的葉、貝殼、獸皮等包裹物品,這是原始包裝發展的胚胎。以后隨著勞動技能的提高,人們以植物纖維等制作最原始的籃、筐,用火煅燒石頭、泥土制成泥壺、泥碗和泥灌等,用來盛裝、保存食物、飲料及其它物品,使包裝的方便運輸、儲存與保管功能得到初步完善。這是古代包裝,即原始包裝。
二、傳統包裝
約在公元前5000年,人類就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4000多年前的中國夏代,中國人已能冶煉銅器,商周時期青銅冶煉技術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掌握了鑄鐵煉鋼技術和制漆涂漆技術,鐵制容器、涂漆木制容器大量出現。在古代埃及,公元前3000年就開始吹制玻璃容器。因此,用陶瓷、玻璃、木材、金屬加工各種包裝容器已有千年的歷史,其中許多技術經過不斷完善發展,一直使用到如今。
早在漢代,公元前105年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公元61年,中國造紙術經高麗傳至日本;13世紀傳入歐洲,德國第一個建造了較大的造紙廠。11世紀中葉,中國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15世紀,歐洲開始出現了活版印刷,包裝印刷及包裝裝潢業開始發展。16世紀歐洲陶瓷工業開始發展;美國建成了玻璃工廠,開始生產各種玻璃容器。至此,以陶瓷、玻璃、木材、金屬等為主要材料的包裝工業開始發展,近代傳統包裝開始向現代包裝過度。
三、現代包裝
自16世紀以來,由于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19世紀的歐洲產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包裝工業的發展,從而為現代包裝工業和包裝科技的產生和建立奠定了基礎
18世紀末,法國科學家發明了滅菌法包裝儲存食品,導致19世紀初出現了玻璃食品罐頭和馬口鐵食品罐頭,使食品包裝學得到迅速發展。進入19世紀,包裝工業開始全面發展,1800年機制木箱出現,1814年英國出現了第一臺長網造紙機,1818年鍍錫金屬罐出現,1856年,美國發明了瓦楞紙,1860年歐洲制成制袋機,1868年美國發明了第一種合成塑料袋——賽璐珞,1890年美國鐵路貨場運輸委員會開始承認瓦楞紙箱正式作為運輸包裝容器。
進入20世紀,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新材料、新技術不斷出現,聚乙烯、紙、玻璃、鋁箔、各種塑料、復合材料等包裝材料被廣泛應用,無菌包裝、防震包裝、防盜包裝、保險包裝、組合包裝、復合包裝等技術日益成熟,從多方面強化了包裝的功能。
20世紀中后期開始,國際貿易飛速發展,包裝已為世界各國所重視,大約90%的商品需經過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包裝,包裝已成為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目前,電子技術、激光技術、微波技術廣泛應用于包裝工業,包裝設計實現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包裝生產也實現機械化與自動化生產。
包裝工業和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包裝科學研究和包裝學的形成。包裝學科涵概物理、化學、生物、人文、藝術等多方面知識,屬于交叉學科群中的綜合科學,它有機地吸收、整合了不同學科的新理論、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從系統工程的觀點來解決商品保護、儲存、運輸及促進銷售等流通過程中的綜合問題。包裝學科的分類比較多樣,通常將其分類為包裝材料學、包裝運輸學、包裝工藝學、包裝設計學、包裝管理學、包裝裝飾學、包裝測試學、包裝機械學等分學科。目前,中國已有40多所高校開辦了包裝工程專業,包裝人才隊伍日益壯大。
未來
內專家指出,塑料綠色包裝行業存在9種發展趨勢:
1.研究開發可回收利用的綠色包裝材料。
包裝廢棄物法規因地而異,但有一個共同的原則:鼓勵少用原材料。在包裝設計上應盡量使用同一材料、可分離可共存的材料并趨向于使用結構簡單、容易循環再生的材料。在滿足包裝功能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量,從而呈現包裝薄膜輕量化發展趨勢。
2.研究塑料穩定化技術塑料穩定技術發展的關鍵是進行新的抗氧劑、紫外線穩定劑和自由基捕獲劑的制備及其應用的研究開發。日用化學品重灌裝塑料容器,食品用的托盤或周轉箱等,可利用塑料穩定化技術,制造高質量的塑料制品,以提高它的再使用或回收再利用的價值。
3.研究塑料可降解技術可降解塑料一般分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和生物/光降解塑料等。國內研發的品種已涵蓋光降解、光生物降解、光氧生物降解、高淀粉含量型生物降解、高碳酸鈣填充型光氧降解、全生物降解等大類;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包裝方面的應用,已遍及于普通包裝薄膜、收縮薄膜、購物袋、垃圾袋等等,對于改善環境質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從保護生態平衡出發,研究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特別是食用粉或無機礦物質填充的高質量、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塑料是可降解塑料目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4.研發焚燒回收熱能或采用煉鋼爐再利用塑料廢棄物的研究開發焚燒回收熱能是塑料廢棄物再資源化的一個主要手段,也是治理塑料廢棄物的最現實的選擇。今后應研究開發塑料垃圾處理提供熱能的有關設備,設計出使用更為簡便、壽命更長、價格更低的設備,以加速中國焚燒回收熱能和利用煉鋼爐再利用塑料廢棄物的研究開發。
5.可食性薄膜可食性包裝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質(如多糖、蛋白質等)為原料,通過不同分子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多孔網絡結構的薄膜。如殼聚糖可食性包裝膜、玉米蛋白質包裝膜、改性纖維素可食性包裝膜及復合型可食包裝膜等,可食性薄膜可應用于各種即食性食品的內包裝,在食品行業應具有巨大的市場。
6.水溶性塑料包裝薄膜水溶性塑料包裝薄膜作為一種新穎的綠色包裝材料,在歐美、日本等國被廣泛用于各種產品的包裝,例如農藥、化肥、顏料、染料、清潔劑、水處理劑、礦物添加劑、洗滌劑、混凝土添加劑、攝影用化學試劑及園藝護理的化學試劑等。
7.重點進行循環經濟型塑料發展相應的對策、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制訂和實施辦法的研究。目前,中國固體塑料廢棄物分放的設施在上海市已經出現,但仍有很多人隨意投放。相當多的地區、部門和企業,表現出只顧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
8.食品包裝容器專用塑料CT,CT不僅耐高溫,還有一個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它的功能與俗稱“泡法沫塑料”的PSP塑料制品相仿,而其體積只相當于后者的1/4。這樣在回收時避免了因體積龐大而產生的諸多麻煩,并為消除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9.新型高阻隔性塑料包裝材料新型高阻隔性塑料在國外已廣泛應用,國內也已引進這項技術。使用高強度高阻隔性塑料不僅可以提高對食品的保護,而且在包裝相同量食品時可以減少塑料的用量,甚至可以重復使用?,F在國內常用的高阻隔性材料有鋁箔、尼龍、聚酯、聚偏二氯乙烯等。隨著食品對保護性要求的提高,阻隔性更好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等也開始應用。